生死之間 的凝視
寶嚴顧問 法琰
2024年6月24日
凌晨四點,我靜靜站在門前牌樓下,二殯的大門像一座結界,佇立在生死兩界之間,默默地俯視著所有飄蕩無助的亡靈。
玉梅會長的同修剛過世,寶嚴禪寺的全省住持法師紛紛北上助念。我趕到時已是助念的後段,師父引我坐在第一排。曾瀕臨死亡的我並不畏懼大體,但誦著佛號不久,想到金黃大體布下面躺著一具曾經鮮活的生命,想到八年前這裡可能躺著的是我。如果我走了,眷戀紅塵俗世卻無法離捨,又找不到前往淨土的路,我該怎麼辦?當觸景傷情的思緒湧現,眼淚如斷線的串珠一瀉而下,浸濕了口罩也淹沒了心。
這時正好師父在封棺開示,往生者的下一站要去哪裡?「一個人往生後到下一世投胎之前的期間,我們稱之為中陰身。當中陰身尚未找到歸宿,在空氣裡浮沈的時候,陽間的眷屬若能誠心為其助念、誦經、拜懺,這種虔誠的祝福與心力,將能影響亡者的去處與未來。」
助念誦經,祈行前往淨土,正是家人和有德者對亡者未來轉世投胎的一種教化,也是一種對中陰身的教育前導。
死亡,其實並非悲傷的事。正如木柴燃盡之後,火源接續傳遞至另一根木材,火種便會繼續燃燒,所謂“薪盡火傳”,生命亦是如此。我們不應該對生死顛倒迷惑,心生恐懼。相反地,我們應該積極行善,為未來的人生尋求更高、更廣的出路,這樣才能在生與死之間,無懼無畏,坦然面對生命的無限延續。
這十年來,陸陸續續送走了父母、哥哥等至親,生命從來不在計劃好的時間和地點完美出現或結束。對於至親的離開,我從來沒能真正放下,只是藉由忙碌將所有思念的片段拆分、撕裂在生命的不同時間慢慢反芻。如果當時,我能為父母和至親在臨終時多一分助念、多用心誦經,他們是否已在淨土安住?我的思念是否也能徹底放下?
心念君兮涕淚淋,願君思我兮笑語顰。多希望你們能夠在遠方思念著我,並以微笑入我夢中。別讓你們最後的一段旅程,在我們心中成為一場帶著遺憾,卻永遠回不去的告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