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菩薩戒會功行圓滿 菩薩啟程利樂有情

2025年3月5日

「因學佛而豐富了我們的心!」戒會期間最感動的一句話!


寶嚴禪寺於2/28-3/2啓建首屆在家菩薩戒會,戒子來自海內外超過180名齊聚高雄總部圓道禪院,戒子年齡最幼小2歲到最高齡92歲。為使首屆戒會圓滿順利,籌備委員會於六個月前即展開引禮師培訓及各項事務籌備。


寶嚴禪寺傳戒主旨以「發菩提心,求一切智。」「受後服務,終身保固」做為傳戒宗旨,期許受戒菩薩們以佛陀智慧為生命的方向依歸,更能以終身服務大眾的菩薩精神為日常行持,平時法師會持續關懷大眾提醒參加寺院各項法會活動來滋養菩提心,更期勉大眾要常常回來參加誦戒共修憶持戒文,以時時勤拂拭的觀念,保任求受戒時的發心發願。


戒會首日上午舉辦三皈五戒,下午得戒和尚開示戒子受菩薩戒的的殊勝功德與意義及傳授菩薩戒。皈依過程以簡要的開示提示皈依學員,所謂的皈依是皈依自性佛、法、僧三寶,也就是覺、正、淨,而五戒是來世能夠讓我們繼續做人的基本要件。下午傳授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,得戒和尚開示:為何上午先舉辦三皈五戒,因為三皈五戒為「盡形壽」受持的小乘戒法,只能盡此一報身的效力,而菩薩戒則是盡未來際的大乘戒法,也就是「金剛光明寶戒,一切諸佛之本源。」戒文依持一切大乘經典節錄而出,廣義來說只要是諸佛所讚歎的就是菩薩要積極行持的戒法。


大乘戒法不是一昧在規範指責我們日常無法做到的行為,反之是以因上努力積極持戒做為發心,要以堅持永不放棄、發長遠心來實踐佛陀慈悲所制定的戒律,最後直至成佛。


受戒過程得戒和尚一再提醒大眾要發菩提心,何謂菩提心?在《華嚴經》中有詳盡的開示,當我們發了要成佛,廣度無量眾生即是發菩提心。而諸佛以大悲心為體,依大悲心生菩提心,所以受菩薩戒也就是成佛的因。學佛以信心為根,信心紮根才能如實得到佛法利益。大部分的人一開始認識佛陀,知道佛有大功德,對於公案割肉餵鷹,試問我們做得到嗎?如果做不到就是沒有真的信心。初學菩薩該怎麼學習才能對佛法信心紮根呢?菩薩戒就是一個開始。菩薩戒以孝為初發心,戒經云:「一切眾生是我父,一切眾生是我母。」孝名為戒,亦名制止。受持菩薩戒後於日常中學習,戒以三個方向為宗旨:攝律儀戒、攝善法戒、攝眾生戒。學習戒法、做一切有利他人的行為、能夠攝受一切眾生,在這些過程裡不斷培養信心。


戒會期間除了傳戒、講戒,次日下午更舉行授幽冥戒儀式。幽冥戒是授予亡靈菩薩戒,由戒子們為代表,代替幽冥眾生受戒。幽冥眾生由於造作惡業無法出離,藉由儀程中意念的召請,啟發其自性本然的光明體性而超脫惡道獲得清淨,增長善根心向善法。幽冥戒本著菩薩度眾的慈悲,帶領幽冥眾生皈依三寶、求懺悔,乃至發菩提心、受大乘戒是佛法中最為慈悲的展現之一。


受戒圓滿之際,以實際行動展現願代眾生受無量苦,戒子們紛紛以燃臂供佛表達對於三寶的虔誠敬獻,放下對色身的執念,更以難行能行的意志開啟菩薩道的步履。得戒和尚歡喜的勉勵大眾,從今以後我們與諸佛菩薩大眾等都是同行同參,菩提伴侶,祝福大眾最後都能圓滿佛果,得上上品清淨戒。菩薩戒會期間最感動人心的一句話:「要很感恩我們學佛,因學佛而豐富了我們的人生,我們的心!」自今以後,有戒可持,有律儀可行,有菩薩為伴侶,是人生最富足的財寶。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