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禪藝實相-透過多重視角理解禪與生命、藝術探討
2025年3月23日

揭開意識的幻象:我們所見是否真實?
台灣大學心理系謝教授,透過視覺暫留效應解析大腦如何創造視覺與幻覺,讓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其實是大腦精心建構的虛擬實境。他進一步透過一系列實驗,帶領大眾親自驗證——我們所認為的「完整世界」,是否只是感知的錯覺?
在對談環節,與談者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例:某位心臟移植受贈者,在術後夢見了捐贈者生前的工作場景,並因強烈的感受而與捐贈者家屬相遇。這是否意味著身體與記憶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秘的連結?謝教授分享心理學中關於「前世今生」的案例,並從科學角度探討心臟移植術後的心理與生理變化,為觀眾帶來嶄新的思考方向。
骨骼與心理的共生:身體穩固,心靈才安定
「無我,不是沒有我,而是我一直在變。」這不僅適用於意識,也反映在我們的身體上。骨科名醫陳文鈐以幽默風趣的方式,解密骨質疏鬆對身體的影響,並提醒大眾應及早存「骨本」,在年輕時便開始預防與保養。
健康不僅是預防疾病,更關乎我們如何與變化共處。「人生如花開花謝,衰老與退化是自然的過程,重點不是結果,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個過程。」陳醫師以華嚴經-「心如工畫師」的概念,引導大眾用不同的心境面對每個當下,重新定義生命的價值。
影像的旅程:用鏡頭記錄世界
從大腦的幻象、身心的平衡,最後進入光影的世界。「金旅獎」導演陳玉山分享他的攝影旅程,透過影像捕捉文化,遊歷世界。他的作品不只是影像紀錄,更是對存在的探索,邀請大眾一同進入JET的異想世界。
最後,回顧由八立方製作的「楞嚴神奇大法會」,在科學與藝術的交錯中,帶領大眾開啟對生命與藝術的嶄新視角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