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禪藝實相講座 · 跨界共修.永續之道
2025年8月26 日
【禪藝實相講座 · 跨界共修.永續之道】於板橋善覺講堂盛大舉行,吸引眾多關注環境、文化與心靈的民眾參與。此次講座以「山林、經濟、星空」三大主題展開,從森林科學、綠色經濟到宇宙觀照,帶領聽眾展開一場跨越知識與靈性的心靈遠征。
首先,由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柳婉郁教授以〈永續新定義——邁向 淨零排放〉揭開序幕。她指出,永續不僅是「減碳」,更需「吸碳」,森林、海洋與土壤都是重要的自然碳匯。例如台灣中央山脈每年可吸收二千萬噸二氧化碳,卻仍不足以抵銷全國每年高達二億八千五百萬噸的排放量。她提醒,唯有結合自然、科技與文化,才能真正實踐淨零的價值觀。
接著,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劉哲良教授,以〈碳交易機制與綠色轉型〉為題,解析「淨零」與「碳中和」的差異,並提出四大路徑:掌握排放量、應用減量技術、碳中和抵換,最終邁向淨零。他強調,碳交易是讓減碳具備經濟價值的市場化工具,不僅能降低企業轉型的成本,更能加速政策、技術與市場力量的整合。
最後,台灣暗空協會會長林正修以〈佛法星空〉帶領大眾仰望宇宙。他從韋伯望遠鏡的觀測談起,結合佛法思維,提醒我們宇宙或許正透過人類思考自身的存在。他指出,光害每年增加約一成,十年後恐將失去肉眼觀星的機會。正確的照明不是回到蠟燭時代,而是一種「正念」與負熵設計,能讓人類與自然共生。
在三場講座的交織下,現場聽眾深刻感受到永續不只是政策口號,而是一 種生活態度與文化實踐。此次活動圓滿落幕,亦為社會共同邁向「跨界共修、永續之道」揭開新的契機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