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九月「禪藝實相」講座報導

2025年9月29日

藝術與心靈的跨界共鳴


九月的「禪藝實相」講座,在美學與覺察交會的氛圍中隆重登場。這場融合禪修智慧與藝術美學的跨界盛會,邀請藝術學者、國際策展人以及心靈作家同台對話,從建築、藝術到生命實踐,帶領現場觀眾走入心靈澄澈與創造力無限延展的旅程。


作家與心靈講師謝宜珍,以「遇見更高版本的自己」為題,深刻剖析外在世界與內在心靈的交互作用。她分享了兩個核心工具:

1.情緒釋放——在情緒湧現時,學會接住自己。

2.思惟校準——調整觀點,將困境轉化為力量。

她鼓勵聽眾,即使身處挑戰之中,仍能透過覺察與轉化,開啟與自己更深層的對話,走向內在豐盛。


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邱建銘,以「西洋雕塑與繪畫藝術的當代意識關係」為題,帶領觀眾從史前維納斯到希臘羅馬美神,追溯藝術在不斷更迭的時代中,如何映照人類的集體意識。從達文西的細膩寫實、維梅爾的光影巧思,到梵谷的情感渲染,邱教授指出,這些藝術大師與當代意識相呼應的關鍵,在於一種抽離的「覺察」。他更鼓勵學生與現場聽眾:「學習藝術,不分年齡,真正的起點是開放心態。」


國際策展人唐嫣以「我是唐嫣,策展讓藝術無界!」分享多年策展經驗。她談到,策展的初心是喚醒記憶、連結文化,甚至曾將香港消失的歷史帶到台灣,讓觀眾在展覽中重拾共鳴。她強調,策展是一門細膩的整合藝術,從開幕到燈光、從空間設計到閉幕環節,甚至茶點安排,都需要層層考究。唐嫣認為,策展人要放下自我利益,致力於培育優質藝術家,讓藝術走出疆界、無所不在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

這場講座不僅是一場藝術與思想的饗宴,更是一次心靈的深度探索。三位講者從不同領域展開對話,卻在「藝術與禪修的覺察」上殊途同歸,帶來跨越學科與國界的啟發。觀眾們在美學與心靈的交融中,獲得新的視野,也更靠近了那份「遇見更高版本自己」的契機。
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