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楞嚴神奇大法會
佛法小常識
楞嚴壇場設置引用經文
取自《大佛頂首楞嚴經.卷七》
佛告阿難。若末世人願立道場。先取雪山大力白牛。食其山中肥膩香草。此牛唯飲雪山清水。其糞微細。可取其糞。和合栴檀。以泥其地。
若非雪山。其牛臭穢。不堪塗地。別於平原。穿去地皮五尺已下。取其黃土。
和上栴檀、沈水、蘇合、薰陸、郁金、白膠、青木、零陵、甘松、及雞舌香。以此十種細羅為粉。合土成泥。以塗場地。方圓丈六。為八角壇。
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。華中安缽。缽中先盛八月露水。水中隨安所有華葉。取八圓鏡。各安其方。圍繞華缽。鏡外建立十六蓮華。十六香爐。間華鋪設。莊嚴香爐。純燒沈水。無令見火。
取白牛乳。置十六器。乳為煎餅。並諸砂糖、油餅、乳糜、蘇合、蜜薑、純酥、純蜜。於蓮華外。各各十六圍繞華外。以奉諸佛及大菩薩。
每以食時。若在中夜。取蜜半升。用酥三合。壇前別安一小火爐。以兜樓婆香。煎取香水。沐浴其炭。然令猛熾。投是酥蜜於炎爐內。燒令煙盡。享佛菩薩。
令其四外遍懸幡華。於壇室中。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。
應於當陽。張盧舍那、釋迦、彌勒、阿、彌陀。諸大變化觀音形像。兼金剛藏。安其左右。
帝釋、梵王、烏芻瑟摩、並藍地迦、諸軍茶利、與毗俱胝、四天王等。頻那夜迦。張於門側。左右安置。
又取八鏡。覆懸虛空。與壇場中所安之鏡。方面相對。使其形影重重相涉。
於初七中。至誠頂禮十方如來。諸大菩薩。阿羅漢號。於二六時誦咒圍壇。至心行道。一時常行一百八遍。
第二七中。一向專心發菩薩願。心無間斷。我毗奈耶先有願教。
第三七中。於十二時。一向持佛般怛羅咒。至第七日。十方如來一時出現。鏡交光處。承佛摩頂。
即於道場修三摩地。能令如是末世修學。身心明淨猶如琉璃。
阿難。若此比丘本受戒師。及同會中十比丘等。其中有一不清淨者。如是道場多不成就。
從三七後。端坐安居。經一百日。有利根者。不起於座。得須陀洹。縱其身心聖果未成。決定自知成佛不謬。汝問道場。建立如是。
大蒙山施食的意義
宋朝不動法師,住四川蒙山;他為了普濟幽冥眾生,收集瑜珈焰口及密宗諸部,輯成蒙山施食。至近代興慈大師,在儀軌中加入六番開示,救度幽冥眾生,故稱為大蒙山施食。
儀式中,恭請有德行的大僧主壇說法,儀程之始,以《華嚴經》偈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直示唯心法門。從脫苦來會,破地獄真言令地獄遍消,八難三塗,四生九有,一切拘禁,悉共解除。次誦普召請真言,普召十方,六道群靈以及古今橫厄諸災邇遙被難等輩,承斯咒力,同來道場。既來道場,已得解脫,奈有無使冤結牽纏,今若共處共筵恐致互見互恨。更以解冤結神咒,咒力難思,應時冰消。即此所安所遇,必能同見同歡。由此同歸三寶,同聞法音,同受法食,同得解脫。會中主法引領六道群靈迎請三寶,求懺悔、受三皈、發四弘誓願…等,而得清涼解脫。然歷劫以來定業猶未盡消,故誦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即令滅盡。夙造慳貪,致使咽喉常鎖,故誦開咽喉真言使令開豁融通,勘享清淨法味。進求三昧耶戒使戒根以全淨,如明珠朗照,所修功德,悉獲圓成。次誦變食真言,每粒變七,七復成七,七七無盡,重重化現,充塞虛空,周遍法界,普濟飢虛,離苦得樂。再誦甘露水真言變凡水成甘露,為性海以周法界,一切群靈,普得清涼,最後誦持七佛洪名,即聞即脫,遂升蓮台,且樂且榮。
施食的目的在於:
其一,為報恩:因六道眾生,從無始劫來,常與我們互為六親眷屬,因不忍心看到他們在惡道受苦,所以施食來救度他們。
其二,為警惕的意思。藉此施食法會,令我們反思惡道之苦,藉以警惕自己起心動念、言行舉止不造作惡業,以免沈淪。
其三,為行菩薩道。自利利他是菩薩行,秉持度眾悲願,隨喜發心,即是種下菩提因,將來必能成就道業。
放大蒙山施食就是一個大慈悲心,亦是冥陽兩利。
普通的聽經聞法,幽冥眾生,不得自在,地獄眾生不能出離。餓鬼道飢寒交迫,畜生道愚癡昏昧。施放大蒙山,藉佛力、法力、自性功德力,這三種力量加起來,使地獄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,都可以臨壇聽經聞法、受皈依、懺悔。如果了悟,就能得到佛法的利益。
大蒙山之須彌山/忉利天宮
供品珍饈無垠,豐饒廣如須彌。
用米堆砌的須彌山是甚麼意涵呢?
每次的大蒙山施食法會總會在壇前設置一座米堆砌的大山,這是為什麼呢?
一般民間的普度很容易看到堆疊很高的供品,無非就是要表達在祭祀中對亡靈的誠心及敬意。
在佛經記載一個神奇又慈悲的咒語:變食真言。在持咒中仰仗佛力,以慈悲及願力的加持,能將一粒米變為七粒,七粒再增勝成四十九粒,輾轉變現,直達無量無邊。這就是以米粒堆砌成須彌山的由來。
在佛法中,須彌山是一個小世界的中心,山頂是忉利天稱為三十三天。我們熟知的地藏經、華嚴經都曾經有佛陀在此說法,也就是說法堂的代表。整座米堆砌的須彌山即表示在這樣殊勝的法會中,眾生不但藉助法會功德得到豐盛食物的飽滿,更能得到聞法開示讓心靈得到最受用的解脫進而超生善道,超生淨土。
超薦的意義
即專為亡靈所做的佛事。禮請清淨出家僧眾為亡者進行誦經、念佛、持咒及禮懺等佛事,藉以超拔薦亡,令往生者離苦得樂,蓮品增上。
消災的意義
即專為在世者所做的佛事。禮請清淨出家僧眾為大眾進行誦經、念佛、持咒及禮懺等佛事,藉由佛光注照,令者在世者災難蠲除,增福延壽。
牌位的意義與功德
設立消災牌位(牌位為紅色)即是為陽上在世者,藉由供養三寶,誦經禮懺等佛事,消災增福延壽。
設立超薦牌位(牌位顏色黃色)則是為往生者藉由清淨僧及大眾用功誦經持咒、禮懺等等佛事,藉以仗三寶慈力,拔薦亡者離苦得樂。
超薦累世寃親債主,自己修道時才能無障礙,於世間事業、家庭才能順遂如意。
為冤親設立牌位就如同是參加法會的入場券。一張牌位就如同一張法座,是入場參加法會及領受功德的依據,對於沒有門票(牌位)卻要硬闖的眾生,這時警務人員(龍天護法)為維護道場清淨安寧就會將他繩之以法,或驅離現場。
因此在法會時寫消災、超薦牌位,仗大眾專修殊勝的功德力回向,陽上者能增福延壽,往生者超生善道。實為冥陽兩利,自利利他。
關於牌位,見輝法師如是說:「法會中的超薦牌位,有某府歷代祖先。
而關於「祖先」,為了讓你能投身在此生及此身,你需要:2個父母,4個祖父母,8個曾祖父母,16個曾祖父母的上一代,32個曾祖父母的上二代,64個曾祖父母的上三代,128個曾祖父母的上四代,256個曾祖父母的上五代,512個曾祖父母的上六代,1024個曾祖父母的上七代,2048個曾祖父母的上八代,包含你在內從上算起共12代,共有4094個祖先,也經歷了至少400年。
看似簡單的一張牌位,至少邀請4094位先人蒞臨壇場。
這是一份滿懷感恩的心意,不在金額,在於願意。
書寫牌位種類
消災:(對象:在世者) 個人/公司行號
超薦:(對象:往生者) 往生者個人/累劫冤親債主/歷代祖先/九幽十類孤魂/地基主/嬰靈/幽魂(小動物)
三皈依、五戒篇
三皈依
修行學佛,要先受三皈依,也就是歸向、依靠「佛、法、僧」三寶,以佛為師,以法為藥,以僧為友,憑此生生世世不離正法,永離惡道。皈依三寶後,才是正式的佛教徒,如上學要先註冊一樣,具有正名定份的作用,皈依後有三十六個善神守護皈依的行者,並獲三寶慈光加被。
佛弟子一定要皈依三寶,並願所有的皈依者,常發如是願:
自皈依佛,當願眾生,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。
自皈依法,當願眾生,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
自皈依僧,當願眾生,統理大眾,一切無礙。
五戒
佛法以人為根本,人道則是因持守五戒而來。受持五戒將來就可以獲得人身。人有貧窮、富貴、壽夭、智愚、美醜、高矮,這些都是因持守五戒的清淨程度不同而造成,持守完整五戒,便能成就上品人身。
【五戒戒條】
不殺生:不故意殺害有生命的眾生,如人、動物、小昆蟲、破卵及墮胎。
不偷盜:對於一切財物,乃至一草一木,非自己所有而取,或是不論用任何手段,如騙取、強奪、霸佔等,皆算是偷盜。
不邪淫:不與正配以外的人行淫。(凡與男女兩身相和合,皆名之為婬。)
不妄語:不說謊、搬弄是非、惡口罵人,危害到他人。
不飲酒:不喝酒,乃至於不勸人喝酒、不入酒家、不思念飲酒。(喝酒會使人神智昏昧,來世感愚癡的果報)。
前面四條戒律無論你受不受佛戒,只要做了,都是有罪的。
這五條戒律是為了保護我們,讓我們保持冷靜、理性,是我們人生幸福的保證。為什麼要受佛戒呢?目的是要向佛承諾。以個人角度來看的話,我們的習氣、毛病常常會遏制不了自己。佛不會犯這些行為,佛是福慧圓滿的人,我們向佛承諾就跟佛接軌,佛的加持力會成就我們做到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,會讓我們輕鬆地承辦。
發心皈依、受戒要具足的條件:
一、要有現前的三寶。
二、自己要心生嚮往。自己要願意皈依、受戒。
前提具足,才能形成皈依納體。皈依了三寶,我們的身心不再漂泊,法身慧命也得以滋養、成長,最後成道證果。
皈依儀式步驟:請師、開導、請聖、懺悔、受皈、發願、顯益勸囑。皈依了,我們首先要向佛法僧三寶懺悔過去的罪業。過去由於無知、貪心、起瞋心,身口意造作了很多罪業,我們要向佛懺悔,淨化罪業。罪性不是固定的,當你懺悔的時候,就像冰雪暴露在陽光下一樣自然就融化了。尤其在佛前懺悔,消業是最快的。
皈依之後,正式成為佛弟子。自我要求高的,想斷煩惱快些還可以受五戒。五戒,第一是不殺生,第二不偷盜,第三不邪淫,第四不妄語,第五不飲酒。五條戒一起受持,叫滿分優婆塞、優婆夷,也可以受持四條、三條、兩條、一條,覺得這五條戒律裡面你能做到哪一個,法師問到哪一個,就答“能持”。
隨喜打齋
隨歡喜心,布施錢財,贊助道場營辦法會,以清淨齋食與十方大眾結清淨善緣。
供燈
燃起佛前燈,滅除心頭火,
願以大智慧,照破眾無明。
此次法會由澄墨天真 CMT Art Glass藝術總監 吳金霖老師設計,純手工以琉璃吹製而成,名「光音琉璃寶」,為無盡燈的意象發想設計。
典故出自《維摩經》〈菩薩品第四〉。
「有法門,名無盡燈,汝等當學。無盡燈者,譬如一燈,燃百千燈,冥者皆明,明終不盡。如是諸姊!夫一菩薩,開導百千眾生,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於其道意亦不滅盡,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,是名無盡燈也。」
「燈」是光明與智慧的表徵,亦為十大供養之一。透過事相上燃燈,點燃心中的自性光明,以智慧照破無明黑暗。